语言接触、普化音
南宁白话本身的历史层次也比较复杂,既有最早岭南地区粤方言的共同底层词汇,也有早期邕州官话的影响,更多的是与平话的接触,同时也有部分壮侗语的底层词汇存在,近些年随着南宁城区的扩大,不同地区的人融入又发生了更多更复杂的变化,相比这些后起的影响,南宁平话与南宁白话的关系还是最为密切。
平话对白话的影响
两广的白话与桂南平话目前学界认为都属于粤语,广西大部分主要城市自古都是历史移民复杂的城市,经过了战乱和开放通商口岸,广西各地的白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广东进入,基本在明清时都已经定型,相对于更早进入广西的平话是为客,虽为强势方言,彼此之间也相互影响借用。除了语音上的一些差异,在许多底层词汇的共用程度上,南宁平话与南宁白话最为接近,同时使用两语的人群也是最为广泛的,可以说不了解南宁平话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南宁白话,覃远雄等编的《南宁平话词典》基本可以当作南宁白话词典。
平话受白话的影响远大于白话受平话的影响,从词汇的大体情况而言,文化词,商品经济、市民生活等词语,平话多从白话借词;农业生产,当地的物种等,后来的白话往往采用平话的说法。如说「禾秆(稻草)」、「禾刀、禾镰」(割稻子的镰刀)、「担竿」(扁担,「担润」、「担湿」是讳「担竿」而言的)、「禾钎」(挑稻子、茅草的尖扁担)、「使田、使牛」(犁田)、「插田」(插秧)、「牛路」等。
白话也会受平话的影响,有些文白异读中的白读音为平话底层,例如溪、晓母合口读[w]。
字 | 白话音(文读) | 平话音(白读) |
---|---|---|
花化 | faa[fa] | waa[wa] |
挥辉麾 | fai[fɐi] | wai[wɐi] |
勋婚昏熏荤训 | fan[fɐn] | wan[wɐn] |
窟胐 | fat[fɐt] | wat[wɐt] |
块快筷 | faai[fai] | waai[wai] |
这些特征还体现在地域分别上,按照传统老城区的划分,除了「挥辉麾勋婚昏熏荤」至今城区还读[w-],其他读[w-]的多见于外城或郊区(时代变迁,现在全部属于市区)。
白话受到平话的影响,还体现在不少日常口语词汇中的相互借鉴。
词汇 | 白话的用法 | 平话的用法 |
---|---|---|
整天 | 成日 | 论日 |
板鞋 | 木屐 | 棕屐 |
表示完成 | 嗮 | 齐,例如:做齐作业 |
连词「和、同」 | 共、同,例如:我共你、我同你 | 凑 |
- 「灸假规构购均概溉慨丐钙架驾假觉揭激」等见母字。这些按语音规律不送气,但是白话经常会读送气音[kʰ],这点与平话相似。
南宁亭子平话的声韵调系统可以参见这里。
更多参考资料:
覃远雄、韦树关、卞成林.《南宁平话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2.
覃远雄.桂南平话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
李连进.《平话音韵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7.
韦树关.论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平话方言的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01.
李连进.壮语老借词、汉越语和平话的历史源流关系.《广西师院学报》.2002-11-30.
龙庆荣.汉越语与粤语和平话语音对应关系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7-15.
黎曙光.南宁白话、平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30.
黎曙光.南宁市白话、平话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8-15.
余瑾.《广西平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1.
唐济湘;谢桂联.南宁平话师公戏概述.《民族艺术》.1992-04-01.
丁世博;陈丽梅.从传统剧目看傩与师公戏的渊源关系.《民族艺术》.1992-04-01.
张志卿.南宁平话师公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4-06-01.
覃慧敏.师公戏唱本研究——以南宁陈东村师公戏唱本为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06-01.
韦春艳.城市化进程中仪式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南宁市陈东村平话师公戏为个案.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5-04-01.
蒋燮; 甘楚雯.当代城市化语境中南宁平话师公戏变迁思考——以友爱师公团为个案.《戏剧文学》.2017-04-15.
孙丰蕊.非遗语境下南宁平话师公戏传承问题考辨.《中国艺术时空》.2018-09-15.
2010年徐杰舜、何月华《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徐杰舜平话人书系《平话人印象》、《平话人图像》、《平话人变迁》和《平话人与客家人比较》
官话对白话的影响
下郭街官话又称邕州官话,邕州官话是南宁明清时的官府语言,而老百姓说的是平话,邕剧即形成于这一历史时期,邕剧的唱腔以邕州官话为基础方言,关于邕州官话的语音系统可以参见周本良、沈祥和、黎平、韦玉娟的《南宁市下郭街官话同音字汇》或郑作广、周本良的《广西汉语珍稀方言语音研究》。
例如「玉米」,除了「包粟」这一说法,直读是jyu6 mai5[jyː˨˨ mɐi˩˧],但在「玉石」一词中却保留juk6[jʊk̚˨]音,前者应是从官话引进,本字为「御米」,参见语言文字周报《方言与词汇 | 论“玉米”名称的来源》。广西区内的白话和平话,「玉米」一词直读几乎类似,而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学界还有争议,参见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郑维宽《清代玉米和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新探》、罗树杰《清代玉米、番薯在广西的传播差异原因新解——兼与郑维宽教授商榷》、李昕升&王思明《清代玉米、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再探——兼与郑维宽、罗树杰教授商榷》。
类似有官话影响的有课ko3[kʰɔː˧˧]、刻kak1[kʰɐk̚˥]、模mo1[mɔː˥˥]、荣jung4[jʊŋ˨˩]、给gai1[kɐi˥˥]、遗ji4[jiː˨˩],还有作连词的和ho4[hɔː˨˩]等等。还有一些词汇例如塘𧋦me1[mɛː˥˥](蜻蜓)、背bai3[pɐi˧˧]时(倒霉,又作悖时)也都在官话中可以找到。
邕州官话中也有许多词语来源于粤语,例如据现存广西博物馆之大成洪德三年十月十五日之文告:
平靖王李 谕
照得王师镇柳,连克州府县城。
要救百姓水火,贪官财主杀清。
大成国威远振,大齐共享太平。
人人安居乐业,雄兵拱卫秀京。
而今又克庆府,特令唱戏酬神。
王恩与民间乐,街巷晚头通行。
睇戏不准开赌,如违罪责非轻。
盛典限行三日,打较滋事必惩。
其中有些词汇是粤语:杀清—即杀清光,杀净也;大齐—大家;晚头—夜晚;睇戏—看戏;打较—打架。
邕剧=早期官话粤剧 | 南宁方言之一“下廓街官话”远去的背影 | 传奇的下廓街,居民是明朝卫所后人,“下廓街官话”成绝唱
邕剧的演出以戏棚官话为第一语言,以邕州官话为第二语言,相关的研究可以参看洪珏《邕剧戏棚官话语音系统》、洪珏《“戏棚官话”的语言分析和文化解读》、洪珏《邕州老戏(邕剧)》、林黛云《邕剧与粤剧唱腔对比研究》、林信炜《文化认同与南宁邕剧的演变》、黄鹤鸣《邕剧粤剧结亲缘》、黄伟晶《邕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王兆椿《邕剧面谱的岭南特色》等等文献资料。
邕剧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戏剧文化是岭南民间艺术的结晶,有着特殊的价值。2000年以来,南宁市文化局根据国家有关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启动邕剧抢救计划。2007年1月,邕剧被列入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冯杏元、洪琪被公布为第一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洪琪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会书院为邕剧传承基地。至此,南宁邕剧获得了国家级文化遗产的身份,发展走上了新阶段。
邕州官话的声韵调系统可以参见这里。
更多参考资料:
《广西通志-文化志》第一章 地方戏曲剧种 第三节 邕 剧.
郑作广.《广西汉语珍稀方言语音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10-1.
周本良、胡惠、黎平、郭珑、沈祥和.《濒危方言:南宁市下郭街话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11.
林信炜.南宁邕剧传承人的身份认同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04-01.
符桑尼.从广东到广西:抗战前粤剧的变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07-10.
云惟利.古腔粤曲的音韵.《南国红豆》.1997-12-15.
黄耀堃; 丁国伟.《唐字调音英语》与二十世纪初香港粤语的声调.《方言》.2001-08-25.
黄耀堃.《唐字音英语》的再探讨.《第14届粤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壮语对白话的影响
南宁白话也会受到周边壮语(邕宁、武鸣、横县、宾阳、隆安等)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词汇上,个别口语有音无字的壮借词也可以在《古壮字字典》中查询得到。
词汇 | 白话的用法 | 借自壮语的用法(近音借字) |
---|---|---|
疤痕 | 伤疤 | 𠹌nang1]nɐŋ˥˥]鸡疤 |
父亲 | 老窦 | 老laau1[laːu˥˥] 嘅ge1[kʰɛː˥˥] |
团团转 | 氹氹tam4 tam4[tʰɐm˨˩ tʰɐm˨˩]转 | 奔啰啰ban3 lo1 lo1[pɐn˧˧ lɔː˥˥ lɔː˥˥] |
提(东西) | 挑tiu1[tʰiːu˥˥]、扚dik1[tɪk̚˥]、搦nik1[nɪk̚˥] | 挑teu2[tʰɛːu˧˥] |
枯萎 | 蔫nin1[niːn˥˥](广州还有种说法为niu3[niːu˧˧]) | 嘹leu3[lɛːu˧˧] |
溢出 | 泻sle2[ɬɛː˧˥](白读) | 涊lan2[lɐn˧˥](另有「弄脏义」,又读nan2[nan˧˥]) |
啃 | 啃hang2[hɐŋ˧˥]、啃kang2[kʰɐŋ˧˥] | 龈hen2[hɛːn˧˥] |
发抖 | 揗tan4[tʰɐn˨˩]、打冷震 | slan4[ɬɐn˨˩]、slen4[ɬɛːn˨˩] |
薯类吃起来面 | 面min1(白读) | 𡁏mung1[mʊŋ˥˥] |
茁壮 | 大只 | nong1[nɔːŋ˥˥] |
谷壳 | 老糠 | 谷lep3[lɛːp̚˧] |
发霉 | 发毛mu1(白读)、䉺hong2[hɔːŋ˧˥](陈米味) | 发mat1[mɐt̚˥] |
更多的是两广粵語共同的底层词汇,目前的研究一般也认为是侗台底層。例如「痕han4(痒)」、「𩜠mam1(软米饭)」、「腍nam4(熟软)」、「冧lam3(倒)」、「糁slam2(撒)」、「眨jap1」,还有「slap1碎(琐碎)」、「捎slaau4(吃掉;揍)」、「凹map1」等。
更多参考资料:
欧阳觉亚.两广粤方言与壮语的种种关系.《民族语文》.1995-12-05.
洪波.壮语与汉语的接触史及接触类型.载石峰、沈钟伟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07.
刘福铸.莆仙方言边擦音[ɬ]声母探源.《莆田学院学报》.2007-06-25.
吴福祥; 覃凤余.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3-20.
郭必之.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看汉语方言与民族语言的接触.《民族语文》.2012-06-05.
赵媛.广西粤语、平话中的边擦音ɬ的来源及其形成探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5.
秦绿叶.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3-25.
覃东生; 覃凤余.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中国语文》.2018-09-10.
吕嵩崧.壮语“完毕”义语素的语法化及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方言》.2019-11-24.
吕嵩崧.壮语和广西汉语方言“鸡”“牛”义语素的多功能模式及其形成.《民族语文》.2019-06-05.
黄薇.南宁市汉语方言和壮语接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8-05-01.
韦琍.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语音的影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2-25.
覃东生; 覃凤余.广西汉语“去”和壮语方言pai1的两种特殊用法——区域语言学视角下的考察.《民族语文》.2015-04-05.
韦琍.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影响的特点及成因.《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20.
韦琍.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04-01.
金淑红.汉语和壮语“来”“去”的用法比较.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11-27.
何彦珏; 刘方富.广西“那”字组合地名的分布特征及其文化意蕴.《广西地方志》.2019-09-25.
普通话对白话的影响
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推广,南宁也如其他的城市一样产生了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变体——「南宁普通话」,很多人戏称南普,南宁普通话的研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但是值得指出,目前有部分人误将夹壮话当成了南普,这是对南宁历史语音及老城区完全不了解的误会所产生的,夹壮与南普并不是同一种语言现象,关于南宁普通话的研究可以在知网参看梁滢《“南宁普通话”韵母研究》、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声学表现》、李咏梅《关于地方普通话的产生动因、价值及未来趋势的探讨——以“南宁普通话”为例》。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区分「南普」与「夹壮」,网红「窃格瓦拉」的口音就是南普,网红「蓝瘦香菇」的口音就是夹壮,此人带的是武鸣壮语口音(武鸣县城街上人说官话,周边说壮话,武鸣县原来归南宁城管辖,后来撤县设区)的普通话,夹壮的主要特点是送气与不送气不分,[p pʰ]、[k kʰ]、[t tʰ]之间经常混淆,因此「哭」说成「菇」,而南普并不会发生送气与不送气的混淆,广西主要城市周边都分布有许多说壮语的人群,各地壮语也有较大差别,夹壮的特点也因地域有别。这里提醒一点武鸣壮语[n][l]不混淆,「蓝瘦香菇」本身发音发的是[n],[l][n]分得非常清楚,但很多自己[l][n]不分的人却听成了「蓝」,然后又出现了对此人[l][n]不分的误会。
按照传统不应把南普概念扩大至夹壮,但随着城区的扩大,人员的流动,才出现了两者的混淆,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的扩张,连「南普」都变得「不正宗」。从城区扩大的角度来看也有人将其看作广义的南普,近来网络上也就产生了「夹壮南普」这一新概念,但这一概念是不准确且有误导性的,地方普通话名称的归属不应该按照行政区划的扩大来变化,这里不作过多讨论。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南普还是夹壮,年轻一代带口音的比例也在减少。南宁方言的问题有其复杂特殊的历史背景,牵涉众多问题和利益,过去的和现在的所有人的利益,并非推普政策可以简单解释,单独开篇足够写长篇的历史学和语言学研究论文,这里不作讨论(第一视角叙事很重要,而非他者叙事)。
普通话的影响在青年人中也产生了一些普化音,所谓「普化音」指的是按照普通话类推错误的读音,因为南宁白话的历史层次中有官话层、平话层等,所以区分官话层和普化音还有一些过去的历时音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不能简单的把一切不合规律的音归为普化音。
年轻人中能够基本确定为普化音其实并不多,以笔者个人的体验有以下一些年轻人易读错的普化音。
字 | 原读音 | 误读音 | 举例 |
---|---|---|---|
成、城 | sing4[ʃɪŋ˨˩] | cing4[t͡ʃʰɪŋ˨˩] | 成功、城市(擦音误为塞擦音) |
随 | cui4[tʃʰuːi˨˩] | sui4[ʃuːi˨˩] | 随便(塞擦音误为擦音) |
微 | mi4[miː˨˩] | wai1[wɐi˥˥] | 微信(普通话误推) |
倍 | pui5[pʰuːi˨˦] | bui3[puːi3] | 两倍(普通话误推) |
辈 | bui3[puːi˧˧] | pui5[pʰuːi˩˧] | 辈份(与「倍」混淆) |
务 | mu6[muː˨˨] | wu4[wuː˨˩] | 公务员(普通话误推) |
沿 | jyun4[jyːn˨˩] | jin4[jiːn˨˩] | 沿着(撮口呼误为齐齿呼) |
吸 | kap1[kʰɐp˥] | si1[siː˥˥] | 吸管(普通话误推) |
硕 | sek6[ʃɛːk˨] | sok3[ʃɔːk˧˧] | 硕士(普通话误推) |
拥 | jung2[jʊŋ˧˥] | jung1[jʊŋ˥˥] | 拥有(普通话误推) |
境 | ging2[kɪŋ˧˥] | ging3[kɪŋ˧˧] | 环境(普通话误推) |
啤 | be1[pɛː˥˥] | pi4[pʰiː˨˩] | 啤酒(普通话误推) |
序 | zyu6[tʃyː˨˨] | syu6[ʃyː˨˨] | 程序员(普通话误推) |
涛 | tu4[tʰuː˨˩] | tu1[tʰuː˥˥] | 波涛(普通话误推) |
凭 | pang4[pʰɐŋ˨˩] | ping4[pʰɪŋ˨˩] | 凭证(普通话误推) |
庸 | jung4[jʊŋ˨˩] | jung1[jʊŋ˥˥] | 平庸(普通话误推) |
佳 | gaai1[kaːi˥˥] | gaa1[kaː˥˥] | 佳节(普通话误推) |
于 | jyu1[jyː˥˥] | jyu4[jyː˨˩] | 由于(普通话误推) |
溢 | jat6[jɐt̚˨] | jik1[jɪk̚˥] | 溢出(误读半边) |
缢 | ai3[ɐi˧˧] | jik3[jɪk̚˧] | 缢死(误读半边) |
另外有些应读阳上的字在受官话的影响下容易读阴去,例如「奋诱鳔莠绪愤臼桕/议(浊去变上)」,甚至「冇」有时会变调为阴去。对于普化音也没必要当作洪水猛兽,语音时刻都在变化,交流永远是生活的主题,学会一点语言学的常识,学会查字典纠正自己个别的错误即可。
南宁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以我的听辨为准,加粗为音系划分的依据,主元音差别较大,其他对音系影响不大。
此处以综合口音为准,代表人物「窃格瓦拉」。
韵母
单韵母
[ɿ/ɨ](无[ʅ]) [i] [u] [y]
[a](≠[A]) [ʲa](≠[ia]) [ʷa](≠[ua])
[ɔ](≠[o]) [ʷɔ](无[uo])
[ə](≠[ɤ]) [ʲɛ](≠[iɛ/ie])
[ɛ] [jœ](≠[yɛ/ɥɛ])
(无[ɚ])
复韵母
[ai] [ʷai](≠[uai])
[ɐi](≠[ei]) [ʷɐi](≠[uei])
[au](≠[ɑu]) [ʲau](≠[iɑu])
[ɐu](≠[ou]) [ʲɐu](≠[iou])
鼻韵母
[an] [ʲɛn](≠[iɛn/iæn]) [ʷan] [yɛn](≠[ɥɛn/ɥæn])
[ɐn](≠[ən]) [in](≠[iɤn]) [ʷɐn](≠[uən]) [yn](≠[ɥən])
[aŋ](≠[ɑŋ]) [iaŋ](≠[iɑŋ]) [ʷaŋ](≠[uɑŋ])
[ɐŋ](≠[əŋ/ɤŋ]) [iŋ/eŋ](≠[iəŋ/iɤŋ]) [ʷɐŋ](≠[uəŋ/uɤŋ])
[ʊŋ/oŋ](≠[uŋ]) [ʲʊŋ/ʲoŋ](≠[yŋ/ɥəŋ])
注:口语中保留三个入声尾[-p -t -k],但也只在韵腹为[a/ɐ/ɛ]等时,阳声韵[-m]全部并入[-n],另外保留有两个独立鼻韵[ŋ̩](嗯)和[m̩](唔)。部份字撮口呼与齐齿呼互换。北京话读[əŋ/ɤŋ]的东韵字读[ʊŋ/oŋ],例如「风」。
声母
[p] [pʰ] [m] [f] [w](≠[ʋ/v])
[t] [tʰ] [n] [l]
[k] [kʰ] [ŋ](「捱」字) [h](≠[x])
[ʨ] [ʨʰ] [ɕ]
[ʦ] [ʦʰ] [s]
[ʧ] [ʧʰ] [ʃ]
(无[ʈʂ] [ʈʂ] [ʂ]) [ʒ/j](≠[ɻ/ɹ/ʐ])
注:具有三套塞擦音与擦音,北京话的舌尖后音[ʈʂ] [ʈʂ] [ʂ]全部发舌叶音[ʧ] [ʧʰ] [ʃ],而北京话的[ʨ] [ʨʰ] [ɕ]和[ʦ] [ʦʰ] [s]不变。近来[ʦ] [ʦʰ] [s]有并入[ʧ] [ʧʰ] [ʃ]的趋势,两者开始混而不分。舌面塞擦音、擦音[ʨ] [ʨʰ] [ɕ]在中年人没有,只存在青年人中。老人[h]和[w]常常不分。
声调
阴平 44
阳平 21
上声 24
去声 53
部份尾音和变调较复杂,不讨论。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老派南普:[ta koŋ ʃi pu kʰə nɐŋ ta koŋ ti , ʧɛ pɐi ʧi tɐu pu kʰə nɐŋ ta koŋ ti]
新派南普:[ta koŋ sɿ pu kʰə nəŋ ta koŋ ti , ʦə pɐi ʦɿ tɐu pu kʰə nəŋ ta koŋ ti]
参考资料:
梁滢.“南宁普通话”韵母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声学表现.《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12-01.
吴宇晴.南宁普通话疑问句语调实验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7-06-01.
唐七元; 刘宇.南宁普通话陈述句语调实验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9-25.
胡伟湘; 金健; 王霞; 李爱军.广州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两音节韵律词重音对比研究.《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04-18.
温宝莹; 韩亚娟.广州普通话元音的分布模式.《语言文字应用》.2017-11-15.
向柠.广州“地方普通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分析.《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05-28.
周正娟; 严勤.4种典型口音普通话的共振峰分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02-15.
赵梓汛; 侍建国.普通话广州变体声韵母的感知研究.《语言研究》.2019-01-15.
王李; 时秀娟.广州普通话强调焦点句停延率分析.《中国语音学报》.2018-06-30.
Tomas Hlinka.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地区国语广播口音特征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12-01.
邓丹;石锋;吕士楠.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声调的对比分析.《声学学报》.2006-11-30.
严菡波; Allard Jongman.普通话及台湾国语舌尖音与卷舌音的声学比较分析.《语言研究集刊》.2018-06-30.
夹壮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此处以武鸣夹壮为准,代表人物「蓝瘦香菇」(其实他说的是「难」没有错),以下为听辨结果,可能较粗略。
韵母
单韵母
[ɿ/ɯ](无[ʅ]) [i] [u] (无[y])
[a](≠[A]) [ja](≠[ia]) [βa](≠[ua])
[o] (无[uo])
[ə](≠[ɤ]) [jɯ](≠[iɛ/ie])
[e](≠[ɛ]) [je](≠[ɥɛ])
(无[ɚ])
复韵母
[ai] [βai](≠[uai])
[əi](≠[ei]) [ɯəi/βəi](≠[uei])
[ʲau](≠[ɑu]) [jau](≠[iɑu])
[əu](≠[ou]) [jəu](≠[iou])
鼻韵母
[an] [jen](≠[iɛn/iæn]) [βan] [jen](≠[ɥɛn/ɥæn])
[ɯən/on](≠[ən]) [in](≠[iɤn]) [βɯən/βon](≠[uən]) [jən](≠[ɥən])
[aŋ](≠[ɑŋ]) [iaŋ](≠[iɑŋ]) [βaŋ](≠[uɑŋ])
[ɯŋ/oŋ](≠[əŋ/ɤŋ]) [iŋ](≠[iəŋ/iɤŋ]) [βɯŋ/βoŋ](≠[uəŋ/uɤŋ])
[øŋ/oŋ](≠[uŋ]) [jøŋ/joŋ](≠[yŋ/ɥəŋ])
注:口语中保留三个入声尾[-p -t -k],但也只在韵腹为[a/o/e]等时,阳声韵[-m]全部并入[-n],从北京话学的撮口呼[y]不稳定,常读齐齿呼[i]。
声母
[p](=[pʰ]) [m] [f] [β](≠[ʋ/v])
[t](=[tʰ]) [n] [l]
[k](=[kʰ]) [ŋ] [h/ɣ](≠[x])
[ʨ](=[ʨʰ]) [ɕ](=[s])
[ʦ](=[ʦʰ]) [ɲ]
(无[ʈʂ] [ʈʂ] [ʂ]) [j](≠[ɻ/ɹ/ʐ])
注:送气与不送气不分。武鸣夹壮可以分 [n] [l],分得很清楚。[s]与[ɕ],[h]与[β]常常不分,甚至有时塞擦音与擦音也不分。一些口语中有[ɲ]。中老年无[ʨ] [ʨʰ] [ɕ],不腭化,声母发不送气清音,例如「家」为[kia]。
声调
阴平 55
阳平 31
上声 24
去声 42
此处为听辨,具体调值应该实测,部份尾音和变调较复杂,不讨论。
「难受想哭,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
[nan səu siaŋ ku,ni βəi sɯən mo jau so se ʦɯŋ βa]
参考资料:
林春游 壮语儿童普通话声调习得研究 2018年
张均如等《壮语方言研究》1999年